设计的本质是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设计的优劣决定工程的造价、质量、进度。设计师的智慧是设计的灵魂,无需思考的设计师仅仅是搬运工,“金点子”设计师不仅仅是在创新、在创造,同时为业主创造价值,惠及社会发展。”
有这样一群人,认真是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求必应是他们的一贯作风。在团队建设中,他们总是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创意,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日复一日地为企业创造价值。集团水运院港航设计一所的付长生,就是这样的人。
付长生现任港航设计一所副主任工程师,自2010年进集团就从事航道及船闸工程的设计咨询工作,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是他担任第二项目负责人的第十个项目。
“魏村枢纽扩容改建工程”是省干线航道网重要组成部分德胜河航道的入江口门枢纽,包括双线船闸、节制闸及泵站各一座,公路桥两座。该工程建设条件复杂,选址受军工企业、热能电厂、文保单位(魏村老街)及常泰过江通道等设施的制约,需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直线长度约1400米(根据船长确定的船舶安全高效过闸的最小长度)的通航枢纽工程,技术难度非常大。
集团港航设计一所的船闸工程技术团队承担了该项目的工可研究及勘察设计工作,历时近五年,通过大量的方案比选,推荐了征地拆迁影响小、工程投资省但双线船闸布置在新开挖河道的选址及布置方案。
在省发改委组织的工可报告评审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组的辛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退休的老专家说“这个项目从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了,到今天总算有了各方认可的方案,真是来之不易”。但会议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进一步优化工程布置方案,在不增加征地拆迁的前提下,将双线船闸布置在主河槽,满足顶推船队(长度160米)的过闸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双线船闸布置在主河槽,必然增加征地拆迁数量,除非不考虑顶推船队,仅以单船为代表船型,缩短船闸的直线段长度,但这在江苏的通江口门船闸中没有先例。
付长生从该项目前期研究开始,先后做了近20个工程布置方案,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制约因素及控制条件均了然于胸,但如何解决这个“枢纽布置方案”的难题让他寝食难安,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着。他几乎翻遍了所有版本的枢纽总体设计规范,参阅了若干相关文献,始终没有找到相似的说明或案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不寻常的堵车、一瞬间的灵感,从他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创新”的金点子,一下子让难题迎刃而解。
一天下班的途中,付长生被堵在了绕城高速的某个匝道口,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匝道的外侧车道有小车抛锚,一辆需要下匝道的超长运输车无法在内侧匝道通行,直接堵死了出口。看到这一幕,付长生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魏村枢纽闸位的布置方案,不也是类似情况吗?“双线船闸相当于双车道,能不能考虑顶推船队这一占比小的“超长船”,通过调度管理以“走外侧”的方式通过呢?”想到这里,他兴奋地拍了下方向盘:“有啦”!然后马上发车从下一个匝道下绕城高速,掉头回单位,当晚就把这个“创新”的金点子形成了方案。
魏村枢纽为双线船闸工程,常规思维是考虑双线船闸均满足顶推船队的通行要求,“创新”的金点子根据船队比例较小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双线都布置,而是利用场地现状,在具备布置较长直线段的西侧船闸上游及东侧船闸下游设置满足船队通过的靠船及导航调顺段。这样一来,顶推船队可以通过调度过闸,征地拆迁的范围也不增加,完美的解决了难题。
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方案优化研讨会上,付长生只用了3页PPT就把创新方案进行了详细且具有说服力的介绍演示,获得了与会专家和领导们的高度评价,一致同意推荐优化后的方案。一位老专家表扬说:“这样才叫做设计”;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高兴的说:“我要给你们项目组奖励,提出这个金点子的人员更要奖励。”经与原双线船闸布置在主河槽的方案相比,付长生的这次创新,在满足顶推船队过闸要求的前提下,节约了近4亿元的投资,同时降低了项目的实施难度,为项目的整体推进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为集团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在成绩面前,付长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遇到事情多想了一些,想到的就去做了,可能是运气好,心中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