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集团交通事业部牵头,联合省铁路办、沪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等8家单位共同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沪通长江大桥公路工程相关综合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评价。会议邀请了王景全院士、张喜刚院士、李彦武、侯金龙、钟建驰、吉林、刘高等国内知名的专家,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丁军华、沪苏通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张贵忠、集团副总裁董学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公路学会评价中心主任李华主持了鉴定会议,交通事业部章世祥副总经理作为项目负责人汇报了研究总报告。
集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沪苏通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个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在我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史上都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4月19日,沪苏通长江大桥荣获桥梁界的“诺贝尔奖”——2021年国际桥梁大会(IBC)奖影响力最大的乔治·理查德森奖。
本项目依托沪苏通长江大桥,针对千米级公铁两用桥梁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在高强大体积强约束主塔混凝土裂缝控制、超高性能混凝土钢桥面铺装体系应用、桥梁寿命期服役能力长期保持及提升、桥梁运行实时监测及预警技术、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建养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1
首次研发了水泥水化速率与膨胀历程双重调控、粘度改性技术,成功应用于超高索塔高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2
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的桥梁应变分解Auto-EMD方法,分解精度高,准确率93%以上,算法耗时短,实现应变数据中的车辆荷载和温度效应的解耦。
#3
提出了高清视频与激光点云相融合的图像处理技术,解决了在非接触式测量中难以明确目标体尺寸的技术瓶颈。
#4
提出了基于半概率半状态的大跨桥梁构件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框架体系。
#5
首创大体量BIM精细化模型轻量化显示技术,建立了基于WEB的GIS+BIM+IOT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养一体化平台。
项目研究成果己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编制技术指南9部,发表论文30篇(SCI/E1收录16篇),成果己成功在沪苏通长江大桥等项目中得到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对实现桥梁工程建养的长寿命、智能化发展,保障运营安全和通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会议认为,强化沿江通道,加快构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沪苏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对提高沿线城市经济竞争力,促进地区性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桥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跨径斜拉桥长寿命建养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桥梁工程建管养人才队伍,既提高了集团桥梁专业技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又提升了江苏桥梁建养新高度,有力支撑了交通强省重大目标,促进了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对国内类似大型跨江桥梁的建设和运营养护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促进了我国桥梁行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发展。